學習大提前,你不知道的大提琴的5個秘密 ?

今天要來跟大家說說大提琴幾個較不被提起的秘密,來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奇妙的樂器吧!

學習大提琴課程

1.以前的大提琴是沒有琴腳(尾針)支撐的

在大提琴的前身(古大提琴)最初是兩腳夾住、演奏者坐著演奏的

。古大提琴的音色十分柔和,有朦朧之美。但到了十七世紀, 由於大眾演奏的機會增加,為了音量要求增大、增加更多的演奏法

故將古大提琴加以改良並增加金屬製棒狀的尾針支撐琴體改良後音色依舊柔和但有張力,可以演奏的更有力度、有更多演奏法。

 圖片來源:GOOGLE

 

2.大提琴以前有六條弦

大提琴的前身,是一種被稱為”viola dagamba”的樂器(即古大提琴),

擁有六條弦或七條弦,聲音相較於現代的大提琴較柔和並帶點簧片的聲音,跟大提琴一樣也是夾在兩膝之間並用弓演奏

雖然現在已被現代大提琴取代,但是因為其音色能忠實的表現巴洛克及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現在仍然被一些演奏家與樂團喜愛使用。

圖片來源:GOOGLE

 

3.大提琴的定弦跟中提琴一樣

大提琴跟中提琴的定弦都是A、D、G、C,四條弦的音程分別都相差完全五度,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或高音譜號。

因為構造及定弦相同,很多大提琴樂譜像是巴哈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等會改編給中提琴來演奏,因為中提琴本身擁有的曲目較少的關係。

4.大提琴會在國樂團中演奏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且意外的與國樂團契合,後雖有人發明 拉阮、革胡等中國低音樂器,但低音共鳴效果未如大提琴來的那麼好。

圖片來源:GOOGLE

5.大提琴以前是使用羊腸弦喔!

羊腸弦是由羊腸線所製成,為早期竪琴、大提琴、二胡等弦樂器所用。

在羊進食時能夠擴張而在消化時能收縮的能力使得羊腸線成為以前製作琴弦最理想的材料。

早期時,羊腸弦一直是弦樂器的唯一選擇,通常是裸弦,或者會上了漆。直到19世紀,冶金工藝開始成熟,漸漸開始有金屬絲包羊腸線的弦。

在現代,除了對羊腸弦的音色有特別執著的演奏家外,大都採用金屬材質所製成的弦,例如:鋼弦。羊腸弦都是由多根的羊腸線組合而成,

如曼陀林等小型樂器是由兩根羊腸線為一條弦,大型的弦樂器如低音提琴則需要超過一百根羊腸線才能製成一條弦。

羊腸弦的特色是手感柔和,可以發出最豐富的音色,音質溫暖、有多層次的色彩極為接近人聲,暫未有其他材質的弦可取代其特殊優美的音色。

缺點是對濕度、溫度十分敏感,就算一點小變化也會影響它的音準,且反應時間慢,因此需要適應過程。

另一個缺點則是延伸性較大,安裝新弦到琴上要幾天才穩定下來,相對的在台灣這種高濕度的國家就較不適合使用。

 

以下影片是在YOUTUBE搜尋到羊腸弦製作的方式:

 

更多學習大提琴知識 請點選 棋洪提琴分享